长歌行诗意

2024-10-16 04:50:06 0533笔记

摘要长歌行诗意1、一、《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这是诗人早年赴西域时所作的,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王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边塞诗作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但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事,也使人民不堪...

长歌行诗意

长歌行诗意

1、一、《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这是诗人早年赴西域时所作的,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王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边塞诗作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但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事,也使人民不堪重负。

2、二、《从军行》,唐·杨炯,杨炯,初唐四杰之一,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也使诗具有明快的节奏,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三、《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翰,

3、这首诗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四、《使至塞上》,唐·王维,

4、唐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第二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诗人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

5、五、《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宋康定元年至庆历三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可惜当时的宋王朝积贫积弱,范仲淹也只能镇守。

长歌行诗意

1、这首词就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他变低沉婉转之调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六、《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之涣,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2、七、《雁门太守行》,唐·李贺,唐元和九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就是这首诗。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很少使用表现浓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它们和黑色、秋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善于着色。

3、八、《逢入京使》,唐·岑参,唐天宝八年,诗人赴安西,今新疆库车县,上任,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

4、九、《从军行七首·其四》,唐·王昌龄,王昌龄是边塞诗写得最好的诗人之一,有“七绝圣手”之称。这首诗的前两句,集中描绘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5、之所以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事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十、《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0533笔记 编辑,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站长qq 352082832@qq.com,我们会尽快处理。
Copyright © 2017-2023 0533笔记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8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