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君有两意

2024-10-27 08:18:04 0533笔记

摘要闻君有两意1、蒙自过桥米线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由蒙自人民长期实践创造出来的,是中原饮食文化与蒙自世居民族饮食习俗交融形成的产物。2009年10月17日,蒙自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过桥米线之乡”的称号。2、传说蒙自县城...

闻君有两意

闻君有两意

1、蒙自过桥米线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由蒙自人民长期实践创造出来的,是中原饮食文化与蒙自世居民族饮食习俗交融形成的产物。2009年10月17日,蒙自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过桥米线之乡”的称号。

2、传说蒙自县城有一尹姓书生,很英俊,很聪明,但喜欢游玩不愿下功夫读书。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和一个年幼的儿子123但妻子对书生喜游乐,厌读书深感忧虑。一日,对书生道:“你终日游乐,不思上进,不想为妻儿争气吗。”闻妻言,生深感羞愧,就于蒙自城外南湖瀛洲亭,独居苦读,妻子看在眼里因操劳过度,晕到在南湖桥上,生闻讯赶来,见妻已醒,汤和米线均完好,汤面为浮油所罩,无一丝热气,疑汤已凉,以手掌捂汤罐,灼热烫手,大感奇怪,详问妻制作始末,妻一一详道。

3、良久,书生说道,此膳可称为过桥米线。一日,宰鸡煨汤,切肉片,备米线,准备给书生送早餐。儿子年幼,戏将肉片置汤中,生妻怒斥儿子的恶作剧,速将肉片捞起,视之,已熟,尝之,味香即携罐提篮。

4、书生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考取了举人,这事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从此,过桥米线不胫而走,竟成云南名膳。在蒙自,许多人对过桥米线的轶事都耳熟能详,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过桥米线对冰棍的故事。过桥米线冰棍故事开头,先跟大家介绍一下主角。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据说,当年洋务大臣李鸿章出访法国,因是大热天,对方首先取冰棍让其解渴。

5、从未吃过冰棍的李鸿章见红色外表冒着雾气,以为是热的,一大口咬下去,结果凉得一口吐了出来,引得法国人哈哈大笑。李鸿章自认为受辱,在法方回访中国的时候,请对方吃过桥米线。当一碗汤端上来的时候,上面漂着一层红红的油辣子,也微微冒着雾气。

闻君有两意

1、对方以为是冷饮,端起碗来猛喝了一大口,结果烫得一下又吐了出来,舌头都被烫起了泡。这一情景,也引得中方人员哈哈大笑。老外学吃过桥米线还有一发生在蒙自本土的轶事,说的是有一好美食的法国人当年乘火车到蒙自,专要品味过桥米线,于是找到一位当地的文化人请教吃法。想不到的是,这文化人对法国人并不欢迎,碍于情面将其领到餐馆,用筷子将作料等下进热汤后说,要真正品味过桥米线须如此如此。

2、于是,夹起米线裹稳,举过头顶绕脖3圈后,悠雅地放入嘴里。法国人笨拙地挑起米线绕起脖来,好不容易绕到脖后,米线缠住脖子不说,未夹紧的米线还顺着领口滑进了脊背上,被烫得嗷嗷怪叫,却让餐馆中的人员狂笑不已。蒙自人吃过桥米线的历史有多长时间,就如米线的发明有多长时间一样,已经难以考证,但至少也有三百多年。这里的人吃过桥米线,不是逢年过节才吃,而是平常的饮食,就这么持续二三百年,无疑已经成为地方社会的风俗习惯。

3、蒙自人吃过桥米线,既可以方便、快捷,三下五除二地解决肚腹问题,也可以优哉游哉地下三两小酒。没有哪一个蒙自人会天天坚持‘过桥’,但只要几天不过上一次,他肯定会馋得难受。特别是出远门长期在外的蒙自人,往往不看“枯藤老树昏鸦”,只想“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还好,一旦“旭日东升”,便会自比“断肠人在天涯”,好想来一碗汤碗的过桥米线过过瘾。

4、蒙自人已经对过桥米线依赖成瘾。“云南十八怪,过桥米线人人爱。”米线作为一种古老米制食品,不唯蒙自有。蒙自过桥米线已走出蒙自、昆明、北上首都,东至上海,南达香港,甚至在美国、德国、法国等异国他乡,也能见到打着“蒙自过桥米线”招牌的餐馆。

5、但说到品质之优良,口感之独特,味道之鲜美,当以蒙自过桥米线为最。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0533笔记 编辑,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站长qq 352082832@qq.com,我们会尽快处理。
Copyright © 2017-2023 0533笔记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8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