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雨陈与义
观雨陈与义
1、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公元1090年—1139年,字去非,号简斋居士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登太学上舍甲科,历官太学博士、秘书省著作郎等。南渡后,官参知政事有《简斋集》传世。
2、他的词作存世仅十八首,却篇篇隽永。今天赏析的这首《临江仙》,自南宋到明清,被称颂备至。
3、如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赞美此词“奇丽”,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曰:“笔意超旷。”认为这首词抵达了苏轼词作的超然旷达之境。《临江仙》,原为唐代教坊曲。双调小令,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种。
4、这首是六十字。上下各三平韵。
5、词题“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清晰交代了写作时间、地点和内容。这是南渡之后的一个夜晚,作者登临寓所小阁楼,陈与义《简斋集》中有《小阁晨起》《小阁晚望》等诗,回忆南渡前在洛阳与朋友聚会游玩的往事。上片承题。
观雨陈与义
1、首句进一步点明当年聚会地点,是在洛阳城里的午桥上。“豪英”一语,充满豪情,也满溢着对往昔的追忆向往之情。
2、“长沟”一句,所谓春宵苦短,人处在欢乐之中,会感觉时间过得飞快。那个夜晚,月映长沟,流水无声,朋友们在桥上畅饮、吹笛、高歌、谈笑。不知不觉间,天色将明,一夜几个时辰,如同长沟里的皎洁月影,仿佛被午桥下的流水悄悄带走了。“杏花疏影”,不仅进一步交代了那次欢聚是在春天,将回忆的场景进一步坐实,且衬托出豪英们高洁的精神境界。
3、“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王安石的诗句写出了杏花清高独特的气质,代表了宋代文人对杏花的偏爱。“吹笛”这个意象实际也有深意,为何是笛子,而非别的乐器。因竹笛是汉民族的传统乐器。下片“二十余年如一梦”,将作者拉回到写作的当下。
4、午桥是真实、杏花是真实、长沟是真实,每一位豪英都是有名有姓的真实……相较之下,之后的二十余年,作者却归为“一梦”。成千上万个日夜里,经历了多少颠沛流离,难眠痛楚,怎么可能是梦。是作者怨而不怒,以“一梦”来表达对时局的不满、失望、绝望。抑或是作者无法直面深沉的痛苦,二十年来真处于如梦如幻的半麻木状态。
5、琢磨之余,再回看“长沟流月去无声”,我们会发现短短七字叠加着时空和情绪的变化,语极淡,而意蕴极为丰富。时间真如流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些美好的人和事被带走了这一具苟且存在的肉体,偶尔暴露在回忆的光照下,难免惊叹自己犹存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