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枯鹰眼疾
草枯鹰眼疾
1、知识点一。张若虚简介。张若虚-720。扬州人,今属江苏,
2、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705-707,中,以文词俊秀而名扬一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诗作多散佚。《全唐诗》仅存二首,其中《春江花月夜》被后世论者评为“孤篇横绝,竞为大家”。
3、知识点二。《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相传为陈后主陈叔宝所制。
4、本诗为七言古诗。2、主旨内容,行文思路,
5、此诗描绘了春江花月夜幽美恬静的景色,由此生发出对宇宙奥秘与人生真谛的思索,对游子思妇面对良辰美景却天各一方的惋惜。3、笔调柔婉、满含脉脉温情的抒情特点。本诗虽有忧愁感伤情绪,但掩抑不住对青春的珍惜、对生命的依恋、对社会生生不息的欣慰,对夫妻重逢的美好企盼。基调哀而不伤,诗意委婉隽永,成为反映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千古绝唱。
草枯鹰眼疾
1、4、分析“月”在全诗结构中所起的贯穿作用明月的升落过程是贯串全诗的外在线索。本诗可分为两大部分:从开头到“但见长江送流水”为第一部分,写明月笼罩下的春江花林景色,及由此引发的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探索。
2、前八句扣题,渐次描绘春江花月夜优美景色;后八句由江月联想到人生,由写景转入抒情。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结束为第二部分,写面对良辰美景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着重表现闺中思妇望月怀人的心理。最后八句写游子思归之情,并以月亮收结诗题。1,画意、哲理、诗情交相融合。
3、本诗作者以“月”为中心,将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月亮既是景物描写的主体,又是离情别绪的背景,诗中的各种景物都笼罩在迷人的月色之下,渐次展开优美的画面;而正是这月色,引发、渲染、寓托了游子思妇相思离别之情,也融入了诗人宇宙永恒、生命短促的理性思考。
4、情、景、理的交汇在诗中构成了空灵蘊藉、幽美邈远的意境。2,语言优美清丽,音韵动荡流转。
5、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多出顶针和回环手法,音乐节奏感优美而强烈。知识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