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湖心亭看雪
张岱湖心亭看雪
1、冰雪世界中的孤独与壮丽。当提到冰雪奇景,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那是一个如梦如幻的地方,冰雕与雪景共同勾勒出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2、但你是否知道,在几百年前的中国,有一位文人墨客,他用自己的笔墨描绘了一个与冰雪有关的美丽故事,那就是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而今,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张岱的脚步,一同走进那场与雪共舞的冬日之约。
3、1、张岱,1597~1689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生于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披发入山”著书以终。
4、文笔干练,丰神绰约,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2、《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张岱在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崇祯五年十二月。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文章开头简单地交代时间与地点,接着便切入描写的对象雪大雪三日,自有许多可以值得写的景致,作者却未极尽渲染之能,只用了“湖中人鸟声俱绝”七个字加以概括、烘托,简洁得近乎吝啬。用字虽少,却有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
张岱湖心亭看雪
1、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内心的情感也一定不会热烈、欢快到哪里去。这种自然氛围和内心情绪,奠定了全文纯净、明洁的色彩和清冷孤寂的基调。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雾凇沆砀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
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迭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痕”“点”“芥”“粒”等量词,一个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使人觉得天造地设,生定在那儿,丝毫也撼动它不得。
3、同行者明明有“两三粒”,但张岱为何要说成是“独往”呢。除有文人的清高之外,亦是作者的无奈之举。这一段是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我们从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5、亭中所遇是此文描写的又一重要情节。这段文字表面上看平淡无奇,实质上却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湖上焉得更有此人”既道出饮酒人的惊讶,同时也道出作者的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