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刘禹锡
乌衣巷刘禹锡
1、一座城市的兴亡和变迁,未必载于书籍、留于文字,城市里的一条条老巷,它们也许并不起眼,却一直在默默地见证和记录这座城的变化。唐敬宗宝历二年,一代“诗豪”刘禹锡由和州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时,望着曾经门庭若市、冠盖云集的乌衣巷,如今一片萧条、繁华不再,心中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乌衣巷》。热烈掌声有请我们今天的诗君—白茅。
2、前两句文字对偶。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是六朝时皇城南门朱雀门外的大桥,横跨秦淮河上,原是人间第一等金粉繁华之地,但如今野草花开,成为废墟已久。花,此处为动词。
3、乌衣巷,原为东晋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这样的高门聚居之地,只今惟见夕阳。自然带出下二句,过去寄居在王谢宅第的燕子,如今虽依旧飞来此地,但当时的宅第已化作百姓家的屋檐。
4、施补华《岘佣说诗》云:“若作燕子他去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王谢二族的权势,在东晋达到顶峰,随着东晋的灭亡以及继起的南北征战,天下一统,到了唐朝,经过数百年,王谢二族已彻底告别了政治上的特权,而这数百年的血雨腥风,作者只通过燕巢的变化轻轻带过。
5、金陵怀古,出于对六朝金粉的向往、名士风流的想象或者是对汉族正朔南风不竞的遗憾,成为唐宋以来诗人最喜欢的题材之一。《晋书·索靖传》云:“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乌衣巷刘禹锡
1、’”兴亡转瞬,西晋如此,东晋又如此,随后的宋齐梁陈以及隋朝又如此。刘禹锡所处的中唐,国势飘摇,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权,眼见得又将步武前朝,后人复哀后人,又使得本诗又有了不同于一般怀古诗的伤今色彩。
2、本诗为《金陵五题》中的一首,作者有序云:“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后为历阳守。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他日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耳。
3、”可见白居易对这组诗的喜爱。诗君好,诗中的“乌衣巷”在哪里呀。乌衣巷是金陵城内的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
4、三国时,吴国曾在此地设置军营,作为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穿黑色军服,此地就被俗语称之为乌衣巷。在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于乌衣巷中,两家子弟被人们人称为“乌衣郎”。
5、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那“旧时”也就是晋代,晋代栖息于王谢堂前的燕子怎么能飞入如今的百姓之家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即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当然也绝对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能够唤起读者的想象,借此来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