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1、席慕蓉,出生于1943年10月15日,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原籍内蒙古察哈尔部。1963年,席慕蓉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1966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完成进修,获得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等多项奖项。
2、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篇脍炙人口。席慕蓉的爱情诗曾影响了一代青年对爱情的追求。《一棵开花的树》运用意象的组合和剪接,句子明丽,表达了一种对爱情追求的可遇而不可得的惆怅情怀,佛学上的来世与涅槃也蕴含在此作品中,充满了古典情怀,构成了令人陶醉的艺术美。同时,席慕蓉身为诗人画家,结合了作为诗人的感性和作为画家的慧眼,运用色彩将情感变化为可视的图景,使作品情景交融。
3、在《一棵开花的树》中将“开满了花”的缤纷与“落了一地的。凋零的心”的零落形成对比,通过视觉上冷暖明暗的对比,从而把抽象的情感图景化。诗情画意的融合使席慕蓉的诗歌兼有诗画两种艺术之美。席慕蓉的作品中以思乡为主题的篇章,约占三分之一,这与她的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
4、席慕蓉祖籍蒙古,于抗战未期在四川出生,后随父母经香港移居台湾。蒙古高原是她的原乡,但她从未亲眼看到过那片草原,因此她总有着思乡之情,草原也成了她的精神故乡。
5、席慕蓉作品中表现的乡愁总是与辽阔草原、风沙驼影、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等形象联系在一起,如《长城谣》中"敕勒川阴山下,今宵月色应如水”。席慕蓉作为画画的诗人,关注到了光色美感的交融,《长城谣》中光的加入使画面从静态变得流动,表达了席慕蓉对原乡的爱恋之情。1989年,返乡之旅后,席慕蓉陆续出版了散文集《江山有待》、诗集《河流之歌》《以诗之名》等作品,这些作品也是席慕蓉诗歌创作的分水岭席慕蓉在之前温婉空灵的诗风中融入了豪放旷达,在华夏儿女、特别是草原人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1、席慕蓉的草原诗和古典边塞诗区别很大。席慕蓉诗歌中的内蒙古不再是边塞诗中的荒凉之地,而是塞外故乡。
2、同为思念故乡渴望回归,古典边塞诗渴望回到的是内地,席慕蓉草原诗中渴望回归的却是草原。随着席慕蓉一次次到访草原,她逐渐地从个人乡愁转化为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的关注上,创作主题也从爱情、乡愁转变为了对原乡的书写,同时,席慕蓉由思乡田野的享受者变为了民族忧虑的敢读者,在诗歌中表达对少数民族生存现状的忧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而沧桑了二十年後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微风拂过时便化作满园的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