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原文及翻译
离骚原文及翻译
1、《离骚》作为屈原和楚辞的代表性作品,是中国文学的奇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自汉代以来,文人学者就通过多种形式加以阐释解读,建构了《离骚》丰富的阐释史。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离骚》有一条始终伴随全文的阐释线索一直未被重视,就是屈原紧迫的时间意识,且在《离骚》主题思想形成的不同阶段和屈原思想品格的塑造中,均有明显的“时间”标识语词,这在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厘清这条线索,对于更具体地体会诗中激动人心的感情和更深刻地理解屈原的思想品格均有特别的意义,这也是我们读懂《离骚》的一条捷径。屈原有着宏伟的抱负,心系民生《离骚》作于他流放汉北期间。
3、面对国家的衰弱,楚怀王的软弱与多变,遭遇放逐而失意难平的屈原遂以“离骚”为题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的抒情长诗。《离骚》全诗共三百七十余句,其中近四十句直接和时间表述相关,意蕴内涵丰富。
4、《离骚》中表达的韶华易逝与君王功业未成的慨叹,是屈原爱国思想的基本底色。屈原一心希望楚国强大,即使遭到不公正待遇和打击,对君王的忠诚之心也丝毫没有改变。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等语,就说明这一点。
5、在政治上,屈原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对内主张法制和举贤授能,强大楚国;反对统治者荒淫暴虐和臣子追逐私利;具有民本思想。尽管理想无比美好,但现实是残酷的,屈原无端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令尹子兰等谗佞小人的嫉恨和排挤,为此被楚怀王疏远,被迫离开了朝廷。
离骚原文及翻译
1、面对奸佞当道、君王昏庸的国家现实,屈原慨叹:。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2、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是屈原在政治理想与楚国现实产生矛盾的情况下,面对韶华易逝、岁月不待、功业未就所发出的慨叹。通过对香草的采摘,反映出屈原“朝”“夕”勤勉努力,不敢怠慢,希望能够建功立业的愿望,只是担心君王不能珍惜时光。
4、时光流逝,年老体衰,事业未成,美名不立,这是屈原所担心的,也是屈原舍弃名利、追求内在人格高尚的不竭动力。他说:“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5、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屈原再次感叹时光飞逝,并非担心名利未得,而是恐怕美名不能建立,表明他顽强拼搏,奋斗不止,即使付出再多努力也在所不惜,进一步表明他通过“朝”“夕”努力修炼自己美好品性的过程。屈原坚信,只要内心纯洁笃定、精诚专一,能够保持品德修洁,自己宁愿时时面黄肌瘦。屈原追求美德懿行,一心为君为国,但不被楚怀王信任,“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这正说明怀王的多变与屈原的无奈和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