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道学传

2024-10-17 22:08:10 0533笔记

摘要宋史道学传1、“道家”和“道学”在历史上曾是何种意思,尤其“道学”究竟是宋明理学家首先使用的专有名词,还是道教原有的词汇,不可不加以辨明。在古代,“道家”往往就指道教,甚至使用频率远过于“道教”,道教经典或入“神仙家”类,或入“道家”类。汉代学术分类,把专门论道的归入道家,《汉书·艺文志》著录“道”37家,最后一部是《道家言》。道教在东汉初起时,被人称作“道家”或“黄老道”。2、例如,《后汉...

宋史道学传

宋史道学传

1、“道家”和“道学”在历史上曾是何种意思,尤其“道学”究竟是宋明理学家首先使用的专有名词,还是道教原有的词汇,不可不加以辨明。在古代,“道家”往往就指道教,甚至使用频率远过于“道教”,道教经典或入“神仙家”类,或入“道家”类。汉代学术分类,把专门论道的归入道家,《汉书·艺文志》著录“道”37家,最后一部是《道家言》。道教在东汉初起时,被人称作“道家”或“黄老道”。

2、例如,《后汉书》记明帝时皇家图书馆为“道家蓬莱山”,蓬莱山是秦汉仙境三神山之一,显然表明道家与神仙家已融合一体。又记楚王英和桓帝好“黄老道”,张角“奉事黄老道,为太平道”。“太平道”即指道教的一派,“黄老道”就不指道教的另一派,否则此话不通,则“奉事黄老道,为太平道”意思当是“信奉道教,创建太平道组织”。

3、可见“道家”或“黄老道”均为道教的同义词。之所以如此,这是因为“黄老道”原来就是“道家”的别名,主题词“黄老”不过进一步限定指出此乃黄帝、老子之道。

4、“道教”一名,大约在南北朝以后才用以专指道教,例如北魏寇谦之《老君音诵戒经》和南朝上清经《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六所载“道教”皆是,《洞真太上太霄琅书》除卷一《琼文帝章》以外,余均出南朝时期,此后便有用“道教”命名的文献如唐高宗时道士孟安排集《道教义枢》、唐五代道士杜光庭撰《道教灵验记》问世。

5、由于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因此“道”便成为区分道教与非道教的标准,如《玄都律》说:“道士、女官皆不得使民私祠祀鬼神,杀猪羊,妖言惑语,此伪事,皆道之所禁。”此类例子尚夥。道教术语中,“道门”表示认同的本教,“道人”、“道士”、“道官”、“道民”等表示信道者的身份,“道馆”、“道观”、“道舍”、“道院”指道士居住的处所,“奉道”则讲行为的表现,……在道书中衍生出许多以“道”为主题的词汇。

宋史道学传

1、“道学”就是一例。“道学”一词也是至迟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道教典籍的。

2、例如,成书于南朝齐梁间的道书《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说:“道学当以戒律为先,道家之宗尊焉。”书中三百大戒,每句都以“道学”起头。全真道的《中极戒》因仍《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题为《中极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经》,可是,不知是何原因,每句前“道学”都被删略了。

3、“道学”还用于书名,如《洞玄灵宝道学科仪》,成书于南北朝末隋唐初之间,其中“科曰:凡是道学,当知持戒发慧,安身炼心若道士、若女冠入我法门。……”“科曰:凡是道学,当知修身洁心。若道士、若女冠食五种荤辛……”云云,“道学”跟唐道士张万福编录的《三洞众戒文序》所说“学道求真,莫不先持斋戒”的“学道”意思相同。南朝陈马枢著《道学传》,为道教人物的专门传记。

4、正是由于在道教中使用“道学”一词,意思是“道教之学”,因此约定俗成,被隋唐间人所沿用,尤其是唐代似乎还很流行。唐代编的《隋书·经籍志》言:“自黄帝以下,圣哲之士所言道者汉时,曹参始荐盖公能言黄老……”“道学”显然讲的是道家、道教之学,而非儒家之学。颜真卿撰《茅山玄静先生广陵李君碑铭》说:“茅山为天下道学之所宗。此“道学”显然指道教之学。

5、又如《唐会要》卷五十《观》载云:“天宝中,道士荆朏亦出道学。”此“道学”指官方所立崇玄学。唐玄宗天宝二年,743,改天下崇玄学为通道学。“道学”与“通道学”同义。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0533笔记 编辑,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站长qq 352082832@qq.com,我们会尽快处理。
Copyright © 2017-2023 0533笔记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8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