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挂碍无挂碍故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
1、在21世纪,当我们说“一丝不挂”的时候,其实是在说某人不穿衣服。但在我国宋代,它是用来形容禅师的修行功夫的,绝非今天人理解的那么肤浅。所以,今天带大家认识一个被带偏得很严重的佛教成语——一丝不挂。早在宋代,黄庭坚就有诗《僧景宣相访寄法王航禅师》:。
2、“一丝不挂鱼脱渊,万古同归蚁旋磨他以鱼喻人,说的是人活一世,应无所牵挂,不为尘俗所累。苏轼的《赠虔州慈云寺鉴老》里有:。“遍界难藏真薄相,一丝不挂且逢场难道苏轼想表达不穿衣服,到处瞎转悠。很显然不是。
3、它说的是心中无欲无求,了无牵挂,便可游戏人间的意思。同样是唐宋时期,温州有位比丘尼师父。
4、她平常在大日山上的石窟静坐参禅,一天忽然有所启悟,于是跑去找雪峰禅师印证。雪峰禅师问道:“你从哪里来玄机答:“从大日山来禅师又问:“那么,日出了没有玄机回答:“如果日出的话,便会把雪峰溶掉于是禅师再问:“你叫什么名字啊禅师问:“一天织得多少布呢玄机答:“寸丝不挂玄机告辞礼退,走了没几步,雪峰禅师突然说道:“你的袈裟拖到地上了玄机闻言,立刻低头去看袈裟。
5、这时,雪峰禅师说:“好个寸丝不挂这是《五灯会元》里记载的一则禅宗公案。玄机尼师向雪峰禅师汇报学修成果。两人边打机锋边过招,最后玄机高妙地以“寸丝不挂”回应,尽显学修境界已出神入化。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
1、有趣的是,在她放松警惕时,禅师突然一句“你的袈裟拖到地上了”,瞬间就被打回原形:不是都寸丝不挂了吗。怎么一听到袈裟拖地,就心系袈裟,被这个外物所牵制,连忙回头呢。所以,在佛教里“一丝不挂”最早叫做“寸丝不挂”,指的是心中没有牵挂,不被万物所束缚的状态。这种状态,绝非理论层面,而要通过实修进行体证,最终达到身心灵的高度统一。
2、一丝不挂,是什么也没有了吗。心中了无牵挂,是说六亲不认了吗。一丝不挂的境界,不是什么也没有,而是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与牵绊,心中没有丝毫的挂碍,心处于自由的状态。
3、《心经》中的名句“心无挂碍”,就是“一丝不挂”精神的最佳表现。“挂”,就是牵挂;“碍”。意思是说,心里没有物欲、牵挂等烦恼妨碍。这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心处于自由的状态。
4、比如:生活条件好,可以穿金戴银;生活条件差,粗茶淡饭也觉得美味,绝不羡慕嫉妒恨;我想笑就笑,不想笑就不笑,没有强颜欢笑、皮笑肉不笑。反过来说,我们正是因为受到物欲、牵挂的妨碍,所以才不得自在。
5、然而,觉者却看破了世间的是非、得失、荣辱,心中了无牵挂,自然就能做到“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无挂碍,是种怎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