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日出西边雨

2024-10-21 05:53:31 0533笔记

摘要东边日出西边雨1、这首诗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2、所以,“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下一句是“道是无晴却有晴”。不过既然是“二首”就说明是两首诗,上面这只是其中的一首,第二首为:。3、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今...

东边日出西边雨

东边日出西边雨

1、这首诗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所以,“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下一句是“道是无晴却有晴”。不过既然是“二首”就说明是两首诗,上面这只是其中的一首,第二首为:。

3、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整体来说,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都非常深入,全诗体现了诗人作诗时的心理意境和个性。比如第一首诗中,先描写了一个青山绿水的江边,少女听见悠远的歌声从江水上传来,日出雨水相伴,不知道到底是晴天还是雨天。

4、其中的“有晴”又暗含了谐音“有情”,十分的欢快有趣。同时,少女的心情非常复杂,既害怕天气的变幻又害怕情郎的心思,不但扣人心弦,而且深触情感。第二首诗又有所不同,这首诗直截了当地说明自己这个异乡人的身份,一面感触巴蜀地区的气候变幻,也感触巴蜀当地人的风俗与自己不同。自己这个外来人十分想念故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5、这种浓郁的思乡之情跃然于诗歌之间,让人听起来都不得不有些动容。其实,刘禹锡创作的诗歌一共有11首,分为《竹枝词九首》、《竹枝词二首》,是在822年至824年在夔,í,州任职刺史时,根据当地风俗和自己的情感抒发。这个《竹枝词二首》就是咱们上面提到的两首经典七言绝句。《竹枝词》这个名称其实是来自巴蜀地区的传统民歌,虽然形式上也是七绝,但内容和写法上与中原的七言绝句是不同的。

东边日出西边雨

1、刘禹锡用此起名,也是入乡随俗了。刘禹锡生于772年,父亲是江南小官。他从小接触诗书礼乐,读书刻苦,再加上天赋不错,很快就及第登科。后来,刘禹锡凭借才华,仕途顺利,还因为好友受到唐顺宗赏识,一度任职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唐朝财政工作,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

2、但唐顺宗和刘禹锡、王叔文、柳宗元等人属于改革派,他们改革政策触及了大量藩王地方利益,遭到保守派的极力攻击。805年,唐顺宗不得已让位唐宪宗李纯,改革派受到极大打压和伤害,当时唐顺宗身边的8位改革派都被贬为司马、刺史,史称“八司马事件”。

3、按照唐朝级别,虽然从京城被贬到地方,但是当了司马刺史其实也算封疆大吏了,应该不错才对。其实,刘禹锡等人被贬的地方都是十分偏远的山区边地,不但环境不好,而且发展也不好,看似是个刺史,其实是重重的“贬官”了。10年后,刘禹锡奉诏回长安,看见物是人非,又写了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4、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此诗一出,立刻引起当朝权贵震怒,再次重重把他贬官到播州。原来,刘禹锡借着诗歌,再次讽刺了那些保守官吏,暗含自己的不满。后来,刘禹锡又任连州刺史、夔州刺史,此时作诗《竹枝词》,和州刺史。

5、直至826年,55岁的刘禹锡才奉诏返回任东都尚书。后又外放任多地刺史,直至64岁以后,才回长安任闲职,于71岁终于洛阳。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0533笔记 编辑,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站长qq 352082832@qq.com,我们会尽快处理。
Copyright © 2017-2023 0533笔记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8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