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护田将绿绕

2024-10-19 05:52:58 0533笔记

摘要一水护田将绿绕1、日前,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等4处工程入选2023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目前,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有34处,它们对于灌溉、防洪、生态等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不断挖掘世界灌溉工...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一水护田将绿绕

1、日前,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等4处工程入选2023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目前,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有34处,它们对于灌溉、防洪、生态等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不断挖掘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所蕴含的科学价值、工程技术价值、文旅价值和生态价值,保护利用力度不断加大。

2、11月4日,2023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江苏洪泽古灌区、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4处工程全部申报成功。截至目前,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达34处,几乎涵盖灌溉工程的所有类型。我国成为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

3、灌溉是农业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撑,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流动的历史”。千百年来,起堰、修堤、通渠、筑闸,汩汩清水灌溉广袤良田。这些工程有何鲜明特色。

4、如何统筹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地域特色鲜明,灌溉工程类型多样。

5、大别山麓,巢湖之滨,杭埠河水流经连绵山丘。金黄稻田里,农机逐着稻浪前行,安徽舒城县干汊河镇七门堰村种粮大户张文明正忙着秋收。“农田‘喝’的是从七门堰引来的水。杭埠河水顺着渠道从山上流下,保障了农作物的生长。

一水护田将绿绕

1、”张文明说。七门堰灌溉干汊河镇2万多亩农田,大棚蔬菜、葡萄、草莓等得以茁壮成长。始建于2200多年前的七门堰,是汉代著名的水利灌溉工程之一。

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云鹏介绍,七门堰因地制宜布设渠系、调蓄陂塘,现已成为淠史杭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依洪泽湖大堤,东连白马湖,北临苏北灌溉总渠,南抵淮河入江水道,河湖交织孕育了洪泽古灌区。地处江苏淮安市的洪泽古灌区始建于东汉,是世界少有的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并沿用至今的水库型灌溉工程。

3、灌区形成了完整的蓄、取、输、排工程体系。洪泽区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明代成形的洪泽湖大堤为蓄水工程,至今仍是淮河下游的重要防洪屏障,保护着3000多万亩耕地。

4、取水工程先后使用八斗门、洪泽湖大堤涵洞,如今被新建涵洞替代。输水工程先是使用唐代建设的5条输水干渠,现为新建渠道。引泉灌溉,是山西洪洞县霍泉灌溉工程的独特之处。

5、“泉源工程、南北霍渠、分水铁栅、水能利用工程,共同组成了霍泉灌溉工程。这是少有的以泉水为灌溉水源的全国重点中型灌区,千百年来承担着灌溉、供水、生态、旅游等功能。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0533笔记 编辑,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站长qq 352082832@qq.com,我们会尽快处理。
Copyright © 2017-2023 0533笔记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8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