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苏轼

2023-12-30 08:58:26 0533笔记

摘要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恋凡尘烟火,但愿人安乐,千里共婵娟。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水调歌头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恋凡尘烟火,但愿人安乐,千里共婵娟。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安乐,万里共此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诗词背景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文人苏轼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创作于公元1075年,正值宋神宗熙宁九年。这首词是词人对其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出逃至密州的弟弟苏辙的怀念。词中不仅描绘了中秋时节的美好景象,更融入了词人对人生、政治的思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首杰作。

二、创作动机

    苏轼在创作这首词时,正值政治上受挫,生活上颠沛流离之际。他对于政治现实的强烈不满,却由于自己的政治立场无法改变现实,于是转而从自然和人生哲理中寻找出路。这首词是他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也是他对人生、对宇宙的深邃思考的反映。

三、艺术手法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使得这首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运用象征、暗喻等手法,将中秋明月与人生哲理相结合,抒发出了深沉的人生感慨。同时,苏轼的文笔流畅,语言优美,使得这首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四、思想情感

    在这首词中,苏轼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也表现出对弟弟子由的深深怀念。在词中,苏轼对人生的矛盾和困扰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试图通过哲理的阐述来解答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五、历史地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这首词以其深沉的人生哲理和优美的文学表达,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苏轼个人文学才华的体现,更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

六、影响评价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影响深远,评价极高。历代文人对这首词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苏轼个人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同时,这首词的影响力不仅限于文学领域,它还深入到了哲学、艺术等各个领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七、个人感悟

    在我个人看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词,更是一篇深含人生哲理的启示录。通过这首词,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苏轼那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体会到了他对人生真谛的不懈追求。这首词让我明白,人生虽然充满了困扰和矛盾,但只要我们拥有一颗豁达的心,就能找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这也是我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得到的最宝贵的启示。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0533笔记 编辑,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站长qq 352082832@qq.com,我们会尽快处理。
Copyright © 2017-2023 0533笔记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8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