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出状元网

2024-10-11 03:09:31 0533笔记

摘要行行出状元网1、中国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

行行出状元网

行行出状元网

1、中国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一大进步,秉承“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特别是对汉代的察举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扬弃与发展,给广大中小地主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的阶梯而入仕以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机会和条件。

2、因此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和密切关系,从未参加过科学考试的是极少数。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进士和举人之中。

3、1300年的科举制度几乎占据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五分之三和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历史之长,影响之大它对于祖国的统一、社会的稳定、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播和建设,特别是对儒家文化和古代教育的促进和发展都曾产生过巨大作用。中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中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4、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五权宪法》,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五权宪法》,

5、它无疑对中华民族,对全人类都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中国的科举考试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仕”。

行行出状元网

1、它逐步成为僵化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因此,吴敬梓,ǐ,才写出了《儒林外史》这部讽刺科场的不朽名著。到清朝末年,在封建社会制度行将灭亡之际,发生了戊戌变法,“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已成为历史的必然。1905年清政府颁布了停止科举的上谕。

2、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宣告结束。严格说来,中国的科举制度应分为文举和武举,文科和武科武举是专门选拔武官而设置的科目。武举制度是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始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废除,历时1200年。其考试程序与文举基本一样,只是内容与时间的不同。

3、在中国科举史上,自唐以后,历来是文武两科。但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历来重视文科,文科一直占据科举的统治地位。1、解读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状元榜眼探花。

4、科举时代,应考者一般被称为“赶考者”,他们必须要跨过四大步,极少数才能到达顶峰——考取“状元”。首先要经过县州府级考试,这级考试叫“童试”,考中者称为秀才;再经省级考试,这级考试也叫“乡试”,考中者称举人;再经过国家级考试,这级考试叫“会试”,考中者称贡士;贡士再经皇上亲自监考,这级考试叫“殿试”,考中者为进士。前三名进士称“进士及第”,合称三鼎甲,考中第一名者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5、其他进士称“进士出身”或“同进士出身”。明清科举制度,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为省一级考试,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叫解,è,元;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贡士考试,考中者为进士,第一名叫状元。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0533笔记 编辑,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站长qq 352082832@qq.com,我们会尽快处理。
Copyright © 2017-2023 0533笔记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8757号